投笔从戎 无悔一生
芥子气,一种无色淡黄色液体糜烂性毒剂。对皮肤能引起红肿、起泡以至溃烂。可引起全身不适、恶心、抑郁等全身中毒症状,中毒严重可导致死亡。具有剧毒性的芥子气也成为了化学武器中的宠儿。化学武器的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各国特此建立了防化兵。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袭击抗日军民,因此八路军于193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设立防化学队,培训防化骨干,组织指导部队实施防毒教育和采取简易办法进行防护。吕振国即是一名中国的防化兵。2015年8月26日下午,Bsports必一体育官网闪闪的红星团队看望阜阳防化兵吕振国。
从戎踏上防化路
吕振国,1924.11.23日出生于阜阳城,家中有一姐一妹一弟,父亲是铁匠,全家靠街旁垒一火炉打铁为生。吕振国八、九岁时入文昌阁初小读书,三年级时转到巨星小学。抗战全面打响时,小学毕业的他因为家里人并不赞同其从军便背着家里人偷偷参军,被编入东北军66团,团长万毅。家人知道后,很是反对,尽管团长万毅很看好吕振国对其家人进行劝说,但还是阻止不了其家人的决定。吕振国只得继续就读初中。
1941年,吕振国初中毕业。日寇侵略中原,家庭贫困,生活非常紧张,阜阳连遭日机轰炸,炮火连天,到处弥漫着硝烟。当时县长不同意员工当兵,但满腔热血的他一心想投笔从戎,抗日救国。适逢国民党军训部入伍员工团来阜阳招生,吕振国与一百多位皖北热血男儿毅然前去报名。在阜阳县立中学经过笔试和体能测试后,最终他和刘进学等二十多人被录用。之后由连长张梦祥带领入伍员工团前去湖北均县草店的学校驻地。
入伍员工团相当于“陆军小学”,半文半武,在学习语、数、理、化等文化课的同时还要进行步兵的基础训练。当时,入伍员工团有十二个连,每连约一百多人,吕振国被编入三营九连,营长是曹铁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训练后,吕振国报考了位于四川纳溪县的特科干部教育班,班主任是化学兵创始人李忍涛。李忍涛在清华毕业后便留学于欧美,后于1933年奉命在南京组建国民党军化学兵总队,任总队长。吕振国说道,当时的员工团一千多人只被录用四百多人,分到各班学习各种军事技术,自己则被编入三大队一中队,当防化兵,专门学习化学战——消毒,防毒等。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1月到12月,常徳会战打响,此会战又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会战中日军违反国际公约和人道原则,用飞机抛洒芥子毒气。当时驻守常德的是国军精锐部队74军57师,虽被“虎贲”之称,但仍然伤亡很大。而后学校立即在全校选拔十余人去前线支援,吕振国毅然同行。到部队后,每两、三个防化兵去一个师或一个团教怎样防毒和治疗。比如有氯气的地方,土办法就是用掩盖或石灰中和;若是中了芥子气,先用肥皂清洗所感染的皮肤,再用美国药“瑞布当”涂抹。
“当时毒气盛行,一旦中毒后就会头昏、眼泪不止、与水接触有气泡。”谈到芥子气,吕振国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悲伤,“我当时主要是协助第7师的一个排搞消毒工作,不小心胳膊上沾到了芥子气,皮肤感染溃烂,毒水流到哪里烂到哪儿”吕振国说到这,他指了指左胳膊上的一大片伤疤。当时迫于战场形式的紧急,只是第二天的时候在患处抹上药水用绷带扎紧,简单处理后继续工作。
吕振国家人说到,老人腿上的蜕皮症状及右腿血管处有肿大现象也是因为当时受到了毒气感染,虽然已过数十年,毒气的危害无法根除,至今仍需要经常去医院进行治疗。始料不及的是几天后,吕振国遭遇到日军飞机扫射,导致屁股中弹,休息了两个多月才痊愈。在战场工作了约两个多月,吕振国回到四川本校。
持以乐观走一生
1946年2月,吕振国毕业分配到军政部学兵总队工兵营二连任三排排长。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合作破裂,部队整编,在安徽当涂县休整。吕振国念及自己已经离家数载,便请假于腊月底返乡探亲,回家后才知道母亲因思念过极已经去世,吕振国非常愧疚,但还是坚毅的在正月十五返回部队。 回后没几日,就随部队经南京,到上海坐船到营口,登陆到沈阳,分配至北陵区交警四中队任副中队长。1947年,赴长春任新7军青年教导团6连连长。又 于 1948年底,在兵团司令郑洞国带领下缷甲投诚,部队改编入解放军,吕振国分配到锦西170师教导大队当军事教员。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部队开赴朝鲜战场,教导大队随之解散。在师里给吕振国开证明让其回原籍后,于1950年10月吕振国回到到家,后因为是“特科”毕业,被管制批斗二年,后又在乡里劳动一年。之后又经历“肃反运动”、“文革”、 下乡到邵营乡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十年等一系列坎坷。“那时候,我精神上非常压抑,但还是坚持着,下乡劳动也是很认真的去做。”吕振国坚毅的说着,对待生活也是乐观的过着。终于1979年下乡期满回城,吕振国被平反,安排到机械厂工作,直到1986年退休。在阜阳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吕振国任副会长一职,主要负责招待从台湾回乡见亲的人,至今招待了从台湾回乡的有八十多人。
现在,92岁的吕振国对生活也很满意,“虽然孩子们工资不高,但他们很孝顺,女儿的家离这里很远,但还是每天都来照顾我。”吕振国笑着对志愿者说着。现在,吕老每天会喝上一小两酒,读读《新安晚报》,颍河之畔,生活然然恬淡而又美好。